close

by  中興工程顧問社 鄭錦桐博士

 

一、台灣地區天然災害居冠

台灣島是呂宋弧與亞洲大陸碰撞後擠壓隆起的年輕島嶼,由於弧陸碰撞的結果,地殼變動激烈、斷層活動度高,且地震頻繁的區域;另外,台灣屬亞熱帶地區,颱風頻繁。肇因於強烈地震以及颱風或暴雨集中,威脅台灣地區之主要天然災害可包括:土石流、山崩滑坡、洪水、颱風、豪雨、強震、海嘯等,世界銀行2005年刊登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 A Global Risk Analysis提及台灣曝露於兩種以上天然災害下之人口與面積比例均為世界之冠,而鄰國日本則居次。

 

二、莫拉克風災致災探討

88水災造成嚴重走山、崩塌地、土石流災害之致災原因,可追溯至2006年12月26日屏東外海連續發生兩次芮氏規模7.0之地震,當時造成屏東地區震度達五級,地振動延時長。由於山區地形陡峭,於強烈地振動下,易促使邊坡鬆動,甚至有裂隙形成。由近年之衛星影像發現,近年颱風豪雨,雨水逐漸滲入邊坡裂隙,使坡地惡化,促使邊坡崩塌陸續發生,而大部分崩塌土石仍堆積於上游溪床中。而今不幸的是莫拉克颱風造成200年發生一次的超大豪雨,加速崩塌地惡化,且河流之流量過大,將河床堆積之大量土石往下游運移,致使溪床淤積抬升,洪水位高漲,遠超過各項整治工程可抵禦之水準。上述的致災成因,與中部集集大地震震央區域的大甲溪流域十分類似,因此全球氣候變遷以及複合式災害垮領域的研究結合是防災研究上的重點課題。

 

三、防災體系改進要項

歷經921地震與莫拉克颱風重大災害事件後,觀察國內防救災相關工作上暴露之問題探討如下:

1. 目前防災體系僅有官與學參與,「顧問公司」之專業工程師投入工程建設多年,卻無立即直接之管道提供政府建言。災後政府多詢問學界意見,甚至媒體多採訪學術機構,卻忽略工程實務之專業建議。

2. 福衛二號衛星每日經過台灣上空,可以接受地面各項災情影像資訊,目前台灣各衛星資源中心,卻為爭取媒體曝光機會,而延遲公布災區影像,錯失救災決策時機。建議災後啟動影像免費下載使用之機制,讓各單位可以分工,分列子圖迅速分析成果。

3. 目前國科會防災科技中心任務為政府防災決策幕僚機構,整合各政府部門資訊。目前防災中心成員多以學校剛畢業之研究生為主,並無工程實務經驗,更無法提供具跨領域且宏觀的整合資訊。另一方面,防災研究工作者多學術界,以學術升等為優先,防災相關研究鮮少可落實應用。此為防災資訊整合與技術提昇之一大隱憂。

4. 平時必須加強有關防災議題之科普教育,讓各單位認識災害,形成防災意識。另外加強防災宣導演練,並且落實操作,避免人民無知而輕忽災害發生之嚴重性。

5. 土石流潛勢溪流資訊以及環境敏感地質區資訊陸續公布,但國土開發利用之權責機構或是各地方政府防災權責單位,缺乏認識各項防災資料之機會,更遑論利用該資料進行防災規劃。

6. 台灣地震與豪雨頻仍,地形地貌變遷迅速,台灣地區環境敏感地質調查與更新工作不能偏廢,更應著重每年汛期前,上游集水區之坡面與河床上之土石堆積材料狀況,以利提前整治與防災。

7. 山區保全住戶之GIS空間分布資訊缺乏,無法於第一時間掌握災區災民名單,影響救災物資與人力之規劃。

8. 加強天然災害風險控制與管理,應該積極宣導各項管理措施,例如:風險自留(自我負責)、風險轉移(保險手段)、降低風險(工程整治或加強防災宣導)、風險避免(遷村)。

9. 全球氣候變遷,自然災害頻傳,加上全球逐漸認同環境永續經營之理念,為掌握國土地質環境以維護國民生命財產安全及國土環境永續經營,必須加速「地質法」通過

10. 心態上,國人必須面對自然災害全球第一的事實,天然災害是無法防止的,預測仍有瓶頸,唯有積極面對,才能減少財產損失與傷亡。

11. 公開各項國土環境敏感地質區資訊,讓社會階層瞭解災害,才能管理災害,達到減低災害之目標。但是目前政府擔心公布圖資後,衝擊私人不動產之價值,而引發糾紛。

12. 基於社會公平正義,先進國家的地方社區若必須有防災整治工程時,地方社區居民必須負擔部分的整治工程費用。反觀國內災害高潛勢之村里,有時耗費過多的防災工程整治經費,失去社會公平正義,未來仍因檢討一套合理之評估依據,決定遷村與否,輔導遷村居民生計。

13. 避難處所災前必須檢討是否各項民生物資以及救災通訊器具充足。尤其是高潛勢災害之地區必須加強溝通宣導,災前物資必須檢視其完備性。

14. 災後缺乏公開之災害資訊平台,政府密閉式的災情通報方式,且缺乏GIS空間資訊系統概念,目前災害都是報表式文件,若無空間資訊應用,對於廣域救災資源之分配上,決策效率無法提升。

15. 網路資訊發達,建議讓民眾上網登錄災情資訊,提供災民回報之機制,服務災民之陳情與需求,讓民眾感受政府的用心與關懷,而非由民間建立網站謾罵。

16. 過去橋梁設計以地震力為主,顯然在全球氣候變遷下,河流流量以及土石流淘刷之機制必須著重考慮之。全球氣候變遷對於工程設計之影響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17. 各單位必須重新檢討,並制訂災害危機處理流程,尤其與救災的相關監測工作不容忽視。

 

四、中興社防災研發之優勢

具備跨領域的研發人才與工程實務經驗,加上自有的天然災害調查與豐富的空間資訊,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專業防災研究與應用的整合團隊。

1. 中興社累計近十年豐富之土砂災害空間分布資訊,對於台灣地區災害變遷掌握明確。

2. 具備地震、土石流、崩塌地、洪水災害之專業人才,可進行跨領域整合,具備進行複合式災害研究之條件。

3. 結合中興公司的工程實務經驗,檢討在全球氣候變遷下的工程設計思維是否必須調整。

4. 近期已研發各項監測土砂災害之技術,瞭解成因與災害機制。透過遙測技術達成廣域調查之目;而現地試驗則可取得地工參數資訊。

5. 目前已陸續協助政府完成地質災害之潛勢分析成果圖,近期也協助政府完成天然災害風險分析之量化工作,並建議政府建立各項天然災害風險管理之手段。

6. 未來將逐步建立各項天然災害之數值模擬技術,以及災害經驗預測模式。

7. 藉由本社累積各項台灣地區的天然災害分析經驗,可以輸出至新興國家協助其建立天然災害分析模型。目前巨災再保險界,十分仰賴此項資訊,提供其保險精算業務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謝寶 的頭像
    謝寶

    複雜的世界裡請給我簡單的人生

    謝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